

7月20日至8月4日,上海芭蕾舞团夏季演出季将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上演。《起点》《白毛女》《天鹅湖》三部好戏共演出8场。《起点》代表当下的原创探索,《白毛女》是不可磨灭的民族经典,英国豪华版《天鹅湖》则是对西方古典芭蕾的传承发扬。三部作品从不同侧面呈现芭蕾艺术的魅力,也构成了中国芭蕾发展的小小缩影。
从《起点》出发,打造青年编导的原创平台
吴虎生《荆棘》剧照
7月20日首先上演的《起点》,源自上海芭蕾舞团吴虎生和陈琪两位青年编导的创作。去年7月,《起点》在国家大剧院“中国舞蹈十二天”上首演,凭借勇敢的探索和真诚的表达获得了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,开始进一步的锻造。借着国家艺术基金的加持,上海芭蕾舞团将《起点》进行扩充,打造为上芭培养青年编导、进行自主创作和时间的原创平台。7月20日、21日,全新的《起点》将呈现三位编导的五个独立作品。他们以不同的手法讲述各自的故事,真诚表达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艺术的热爱。
上海芭蕾舞团首席明星吴虎生舞而优则导,带来自己编导的两个原创作品:《难说再见》和《荆棘》。前者是他以“成长”为主题而创作的中型芭蕾作品,后者是他送给自己的老搭档、上海芭蕾舞团首席明星范晓枫的一份特别的礼物。范晓枫去年在舞台上遭遇跟腱断裂,经历了一年多的恢复期,如今终于穿上足尖鞋重回舞台。《荆棘》是对个过程最真实的记录,其中有无助、失落和艰难,也有努力、坚强和勇敢,更有团队的鼓励、帮助和守护。在编舞之外,吴虎生也将同时参与《难说再见》和《荆棘》的表演,亲自诠释自己的创作。
陈琪《撞色系》剧照
上海芭蕾舞团青年编导陈琪也带来了两个作品:《撞色系》和《不存在的故事》。《撞色系》由三段不同色彩、情感和质感的双人舞组成,既有展现“力量”的男子双人舞,也有凸显“线条”的男女双人舞,还有在“速度”中对话的女子双人舞。《不存在的故事》融入了手语的元素。因为陈琪的外公外婆是失声人群,因此从小就学会了手语。在舞蹈中,他将手语进行了节奏的处理和形式的变化,以强化作品的情感。
上海芭蕾舞团的另一位年轻编导王昊,带来了他加入上芭后的第一部作品《角色》。在《角色》中,观众与表演者,欣赏与被欣赏之间的关系被打破了,观演时隐藏在黑暗中的种种行为被艺术化地搬上舞台。演员们身着统一的黑色西装,在贝多芬第七交响曲的音乐声中,扮演一个个鲜活的“观众”。
一中一西两部作品,展现芭蕾艺术的不朽魅力
《白毛女》剧照
经典芭蕾舞剧《白毛女》,可谓上海芭蕾舞团的珍贵遗产,从1964年诞生以来,已上演超过2000场。它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,出访过加拿大、朝鲜、日本、法国、澳大利亚、新加坡等国,凝聚了几代人炙热的青春和美好的记忆。
《白毛女》的诞生是革命性的。它让芭蕾的主角不再是西方芭蕾中的宫廷贵族,也不再仅仅是“浪漫飘逸”的代名词。它开创了用世界语言讲述中国故事的先河,塑造了中国芭蕾的瑰宝。如今,上海芭蕾舞团年轻的演员们将用他们对经典的续写,去感动新的观众。
在夏季演出季压轴登场的,是英国豪华版《天鹅湖》。王子和公主之间的爱情、正义与邪恶的较量、美丽的舞裙和炫目的足尖技艺,早已让《天鹅湖》成为传世杰作,成为芭蕾艺术的“代言人”。
英国豪华版《天鹅湖》剧照
2015年,著名英国编导德里克·迪恩为上海芭蕾舞团量身定制了英国豪华版《天鹅湖》。这一版《天鹅湖》最独特的魅力在于,将24只群鹅扩充为48只,在舞台上呈现了让人惊叹的白色天鹅海洋。豪华版《天鹅湖》首演至今已经突破百场,不仅在上海、北京等地受到欢迎,更两度展开欧洲大型巡演,在世界舞台展现海派芭蕾的精湛细腻。
夏季演出季三部剧目8场演出的接力,离不开一支实力可靠、结构合理的演员队伍。上芭91位演员,年龄跨度从17岁到39岁,无论是首席明星还是刚刚崭露头角的新人演员,都为了演出季全力以赴。每部戏都有两到三组主演轮番登场,一方面保证高质量的演出,一方面历练后备力量,提升上芭的整体实力。